| S/N | 畫家 |
|---|---|
| 1 | 于志學(xué) |
| 2 | 馬西光 |
| 3 | 馬振聲 |
| 4 | 王西京 |
| 5 | 王成喜 |
| 6 | 王同仁 |
| 7 | 王迎春 |
| 8 | 王沂東 |
| 9 | 王懷慶 |
| 10 | 王明明 |
| 11 | 王鏞 |
| 12 | 毛國倫 |
| 13 | 方力鈞 |
| 14 | 孔維克 |
| 15 | 鄧林 |
| 16 | 艾軒 |
| 17 | 石齊 |
| 18 | 龍瑞 |
| 19 | 盧坤峰 |
| 20 | 盧禹舜 |
| 21 | 葉尚青 |
| 22 | 田黎明 |
| 23 | 史國良 |
| 24 | 白伯驊 |
| 25 | 馮大中 |
| 26 | 馮遠(yuǎn) |
| 27 | 尼瑪澤仁 |
| 28 | 朱理存 |
| 29 | 朱道平 |
| 30 | 喬十光 |
| 31 | 任重 |
| 32 | 劉小東 |
| 33 | 劉國輝 |
| 34 | 劉懋善 |
| 35 | 江文湛 |
| 36 | 江宏偉 |
| 37 | 紀(jì)連彬 |
| 38 | 杜滋齡 |
| 39 | 楊力舟 |
| 40 | 楊飛云 |
| 41 | 楊正新 |
| 42 | 楊明義 |
| 43 | 吳山明 |
| 44 | 吳永良 |
| 45 | 吳冠南 |
| 46 | 何水法 |
| 47 | 何加林 |
| 48 | 何多苓 |
| 49 | 何家英 |
| 50 | 冷軍 |
| 51 | 宋玉麟 |
| 52 | 張立辰 |
| 53 | 陳丹青 |
| 54 | 陳平 |
| 55 | 陳向迅 |
| 56 | 陳克永 |
| 57 | 陳佩秋 |
| 58 | 邵戈 |
| 59 | 苗重安 |
| 60 | 范揚(yáng) |
| 61 | 范曾 |
| 62 | 林容生 |
| 63 | 林墉 |
| 64 | 羅中立 |
| 65 | 周春芽 |
| 66 | 周韶華 |
| 67 | 房新泉 |
| 68 | 趙振川 |
| 69 | 趙緒成 |
| 70 | 侯一民 |
| 71 | 施大畏 |
| 72 | 姜寶林 |
| 73 | 袁運(yùn)生 |
| 74 | 袁運(yùn)甫 |
| 75 | 袁武 |
| 76 | 聶鷗 |
| 77 | 賈又福 |
| 78 | 郭公達(dá) |
| 79 | 郭石夫 |
| 80 | 郭怡孮 |
| 81 | 唐勇力 |
| 82 | 常進(jìn) |
| 83 | 常沙娜 |
| 84 | 崔如琢 |
| 85 | 崔振寬 |
| 86 | 彭先誠 |
| 87 | 韓伍 |
| 88 | 韓羽 |
| 89 | 韓美林 |
| 90 | 韓敏 |
| 91 | 喻繼高 |
| 92 | 曾宓 |
| 93 | 曾梵志 |
| 94 | 雷正民 |
| 95 | 詹庚西 |
| 96 | 顏梅華 |
| 97 | 潘公凱 |
| 98 | 薛亮 |
| 99 | 霍春陽 |
| 100 | 戴順智 |
| 2020德本咨詢/eNet研究院/互聯(lián)網(wǎng)周刊調(diào)研選擇 (排列不分先后,以姓氏筆畫為序) | |
返璞亦歸真,便勝過人間無數(shù)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,信息可以更整體。無論國畫、油畫抑或其它,在審視畫家資料時,全體大家都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不論時代如何變化,大眾對美的感觸幾乎是一樣的。變易,簡易,不易,萬變不離其宗之萬古不變的,只有本體、本質(zhì)、本源。
在經(jīng)歷繁華與劫難之后,返璞歸真之作,往往成為難忘的經(jīng)典,或存于畫家心中,或留于大眾心田。千帆閱盡依然滄海霽月,驀然回首未離赤誠初心。每幅可以稱之為好的畫作所表達(dá)的表面內(nèi)容不盡相同,卻可以從這些畫作中,感受到同一種精氣神。不管是在濃墨重彩中,還是在抑揚(yáng)頓挫時,筆觸間所展現(xiàn)的不止有技巧,還有畫家對生活的感悟,對世界的感受,以及對真理的追求。100分人類從未達(dá)到,但不可不追。
《中庸》說誠,天下之道,乃毋自欺也,不誠無物。誠是本體,一切藝術(shù)追求都是藝術(shù)家對本體的追溯或?qū)ふ?。這是美好社會美好人生的方向,大同社會的方向。
真正的藝術(shù)家,對社會的無形貢獻(xiàn)是非常巨大的。
惟精惟一,世界本來是簡單的
悠悠數(shù)千年人類文明,風(fēng)流人物燦若繁星。
他們或許是白發(fā)蒼蒼的老人,或許是黑發(fā)美顏的青年人,大師或大家,不一定是人們想象中的那樣;他們質(zhì)樸、浪漫、簡單、純粹,或于深淵中凝視惡龍已久。他們是斗士,是信仰,是追求,幻化為山水,寄情于筆尖,或以重彩為刀鋒,劈開繁華下之腐朽。他們是自由的斗士,是放飛的靈魂,是堅持的信念,是化腐朽為神奇的傳世匠人。
被歷史檢驗過的好的畫作,都是精神上共同的仰望,也是各民族滄桑歷史的見證,更是時代的產(chǎn)物。在許多百廢待興之際,它們開創(chuàng)了美術(shù)界的新領(lǐng)域,成為美術(shù)史上的一個里程碑。畫如其人,偉大的畫家一定有偉大的人格。
小小寰球,繽紛多彩,至美如一。
本體與現(xiàn)象
真正的傳世經(jīng)典從不會因時代而錯過,不過是早來晚來的事罷了。
畫如其人,還可謂養(yǎng)氣可鑄魂。
《樂記》中認(rèn)為音樂產(chǎn)生于天地之氣,音樂作品之氣于人身之氣相感應(yīng)。是故畫作亦如此,氣是中國傳統(tǒng)藝術(shù)的生命,魂是傳世精品的點睛之筆。人若充滿浩然正氣,畫亦然仙風(fēng)道骨;修身、修心養(yǎng)書卷氣,塑品、塑格修浩然風(fēng);養(yǎng)天地之氣,鑄不朽之魂。這樣人自然可養(yǎng)氣,其畫自然可經(jīng)得起長期考驗。所以有畫家說:“好畫就是畫出真性情!”
達(dá)·芬奇是這樣說的:“繪畫乃是內(nèi)心活動的產(chǎn)物?!币灿腥苏f,最高的真實在于心靈,最大的自由在于藝術(shù);最高的藝術(shù)是政治,最高的政治是藝術(shù)等等。畫者將自己的感受和人性的真實表現(xiàn)于畫中,揭示出其心中的向往,一個被審視的“什么是正確”“什么是好”的世界。在這個時代,或焦慮或感慨,感性又理性。通過任何手段或途徑,所產(chǎn)生的美,皆是無法復(fù)制與超越的內(nèi)在之本體,是源自心中的一種力量。最美不過心間返璞,歸真亦可還原本色。
審視功利主義的反面,就是審視高貴與卑賤的標(biāo)準(zhǔn)。美是自由的,快樂的,給力的。有小私,令萬眾討厭;有大公,令山河敬仰。有使命感的好的畫家心中的正能量,屬生生不息,哺育萬物。